商会动态

NOTICE BOARD

提升服务效能 优化南京营商环境

TIME:2023-09-22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影响经营主体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南京始终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优化与改善,连续多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措施,有效推动了营商环境的法治化、规范化、有序化水平,营商环境排名多年处于全国前列,为促进全市经济复苏、提高经营主体活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不过,与世界先进城市相比,南京营商环境建设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需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与提升。

构建“竞争中性”市场环境

“竞争中性”概念的提出,其目的就是在国有(公有)企业与私有企业之间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消除国有(公有)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所拥有资源配置优势和政策优势,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处于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近些年,尽管南京在优化营商环境、构建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优质服务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但不同所有制类型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时,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公平竞争等领域仍存在着垄断现象。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又带来了新的自然垄断问题,影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为此,南京要将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作为今后营商环境优化的重点,减少“隐形门、旋转门、弹簧门”等现象,在民营与国企、中资与外资之间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深入有效地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除限制市场准入的所有不合理政策,破除“唯体制”“唯规模”“唯地域”等现象,对行政性垄断行为加以约束。加大对数字化平台监管,加大对有损市场公平竞争的“二选一”、滥用市场地位、算法垄断等行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打击平台垄断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数据治理水平和能力,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环境。

提高政府相机抉择能力

地区营商环境改善的本质是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加大了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新问题、新情况的层出不穷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巨大挑战。能否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和措施,降低市场环境变化对经营主体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应成为政府提高治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目标。提高政府的相机抉择能力是新时期优化营商环境,应对复杂多变经济形势的有效举措。相机抉择指的是政府部门在进行宏观管理时,根据经济形势和各项政策的特点机动灵活地决定所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不同的政策措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因而需要政府部门能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及时针对市场新情况出台相应政策,形成“快灵准”决策机制。同时,政策实施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政府部门对此也应给予充分重视,要基于事先预判,制订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此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形成宽严相济监管机制

数字经济等新经济发展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但也提高了监管难度。数字经济下,经济行为更多地呈现出虚拟化、多元化、广覆盖等特点,需要政府部门改变传统的监管意识和监管模式,以包容审慎的原则对待数字经济下出现的市场新现象,形成宽严相济的监管机制,在鼓励发展与规范行为之间形成动态平衡。政府部门要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对待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这些新经济形态的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涉企“免罚轻罚”清单,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轻微违法现象,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加以对待,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要坚持审慎的监管原则,对有损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降低经营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构建起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加强业务流程解构与重构

近年来,南京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进行了大量局部性优化和技术性改革,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痛点堵点的破解已经难以通过局部性和技术性优化来解决,必须通过业务流程重构才能实现。南京作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应在政府业务系统整合流程再造上作出探索与示范。要对一些行业许可流程进行全面梳理,从有利于经营主体运营角度,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解构与重构,整合不同部门分散事项,推进关联项目集成办理,减少“隐形审批”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时效、优化业务流程。运用数字技术赋能营商环境改善,通过数字化技术集成,推动业务流程扁平化,实现营商环境改革由过去各环节“提效”向流程再造转变,从根本上提高政府办事效能,营造更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黄南,作者为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南京日报